1、变更监护人需要什么证据
变更监护人一般需要提供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证据。这一需要是基于法律对于监护人职责的严格规定。
1.当监护人的行为违背了其应尽的保护、教育、照顾被监护人的义务,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时,其他拥有监护资格的人或单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变更监护关系。
2.提供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证据是至关要紧的。这类证据可能包含但不限于监护人忽略被监护生活活起居、教育成长的状况,监护人滥用被监护人财产的记录等紧急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的行为证明。
2、离结婚以后是不是仍是孩子监护人
离结婚以后,没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依旧是孩子的监护人。爸爸妈妈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爸爸妈妈离婚而消除。
即使在离结婚以后,爸爸妈妈双方对子女的权利义务仍然存在,子女无论随哪方生活,都仍然是爸爸妈妈双方的子女。
因此,法律快车提醒,即便一方没获得抚养权,也仍然享有对孩子的监护权,需要继续履行监护职责,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3、监护人范围怎么样规定
监护人的范围在《中国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
1.爸爸妈妈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这是基于家庭关系中的自然法则和法律责任。在某些特殊状况下,如爸爸妈妈已经死亡或者没监护能力时,监护人的顺序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2.对于未成年人,其监护人按顺序包含祖爸爸妈妈、外祖爸爸妈妈、兄姐与其他想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赞同)。
3.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监护人则按顺序包含配偶、爸爸妈妈子女、其他近亲属与其他想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同样需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有关机构赞同)。